1949年,湖南刚刚解放不久,正在主持接管长沙工作的萧劲光将军收到了一个紧急的消息:一名年迈的老汉闯入了市政府,声称要找到自己的儿子。萧劲光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可能不简单,便立即赶往现场。到达后,他看到老汉递给自己一张照片,照片上的人看起来面熟,萧劲光愤怒地说道:“这是胡闹!这分明是我们的司令员!”
究竟这张照片中的人是谁?这位老人究竟有没有说真话?萧劲光将军赶到市政府时,正值长沙接管后的动荡时期。虽然城内局势日渐平稳,但依旧有不少隐藏的敌对分子,战士们的警觉性丝毫不能松懈。一天,市政府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——一位陌生的老汉。他的举动相当冲动,还未等警卫员上前拦阻,他便自顾自地试图闯入大门。警卫员见状,迅速采取戒备行动,拦住了老人的去路,并询问他的来意。老汉见状,有些不知所措,但很快便从怀中拿出一张照片,急忙表示自己是来寻找儿子的。
展开剩余82%战士们看到照片后有些疑惑,但老人似乎没有撒谎的迹象。于是,他们迅速将此事报告给萧劲光将军。萧劲光听到消息后,心中暗自担忧:革命过程中,不少战士与家乡失去联系,甚至有人为革命牺牲,至今家人不知情。若这位老人真是某位失联战士的父亲,萧劲光便不敢轻视,必须尽快解决。于是,他匆忙赶到了现场。
当他看到照片后,萧劲光愣住了——照片中的人竟然是自己的老部下,野战军第二兵团的司令许光达。看到这一幕,萧劲光心中充满了疑惑:照片并不是由家里拍摄的,而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;更令人疑虑的是,许光达身为兵团司令,怎会一直未曾和家里取得联系?于是,萧劲光半信半疑地询问老人:“您的儿子叫什么名字?”老人毫不犹豫地答道:“许德华。”这一回答令萧劲光更加确信,老人是在撒谎,毕竟哪有父亲连儿子的名字都不记得的?他愤怒地说:“真是胡闹,这人分明是我们的司令员!怎么可能是你的儿子!”
然而,老汉却丝毫没有慌张,反而情绪更加激动,坚持照片上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。萧劲光心生疑虑,决定暂时将老人留下,避免发生意外。随后,他迅速给许光达发去了电报,向他报告了这一情况。
几天后,萧劲光收到许光达的回信,令他大吃一惊——那位老人确实是许光达的父亲!原来,许光达因为长期奔波在战场上,无法和家里联系,家人一直以为他已经牺牲。看到这封回信,萧劲光立刻找到老人并向他道歉。老人没有生气,反而泪流满面:“没想到我儿子还活着,而且已经成了这样的大人物……”
那么,许光达将军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岁月?为何多年未与家人联系?许光达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贫困家庭,父母文化水平低,他出生时并未正式取名,家里人习惯称他为“五伢子”。直到上学后,老师才为他起了名字“许德华”,寄托着父母对他德行正直的期望。十三岁时,许光达考入了长沙师范学校,结识了许多进步青年,心中涌起了强烈的报国之志。五四运动爆发后,他积极参与了爱国运动,表现突出,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,许光达被组织派往黄埔军校,学习炮兵技术。然而,蒋介石的政变打破了这一计划,许光达毅然选择回到党的怀抱,开始了艰难而充满挑战的革命生涯。尽管多次遭遇敌人阻挠,他依旧顽强地投身各类战斗,逐步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指挥员。由于敌人不断传播许光达牺牲的谣言,许光达的家人一直以为他已死。
1930年,许光达在洪湖苏区任职时,正式改名为“许光达”,开始了更加艰苦的战斗生活。为了避免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,他在潜伏过程中改名无数次,甚至用过“许泛舟”、“许洛华”等假名。尽管如此,许光达始终没有放弃革命事业,最终成为了红军中的一员重要将领。
1932年,他在应城战斗中受重伤,尽管伤势严重,他仍强忍剧痛,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。由于伤势过重,他被紧急送往苏联治疗。几年后,他在苏联接受了先进的军事训练,直到1937年才返回国内。
抗战时期,许光达在延安担任抗大分校校长,为组织培养了大量军政干部。解放战争爆发后,他调任西北,指挥了陕中战役和兰州战役,功勋卓著。此时,他的事迹登上了报纸,终于让家人得知了他的消息。虽然有机会与家人联系,许光达始终以革命事业为重,始终未能回家探望。
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他才得以短暂回到长沙老家。见到父母时,许光达的父母激动万分,泪水涟涟。这些泪水中,既有思念的痛苦,也有为儿子骄傲的喜悦。尽管如此,由于工作繁忙,许光达只停留了几天,便匆匆返回了西北。虽然他打算将父母接到身边照顾,但二老不愿打扰他,还是坚持留在家乡。
在后来的岁月里,许光达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,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默默贡献。1957年,许光达的父亲去世。按照家乡的风俗,他应该亲自回去奔丧。然而,由于担心丧事可能引起地方干部和乡亲们的过度关注,许光达决定派工作人员代为处理,并特别嘱咐不要超过当地民众的标准。此举也让一些亲戚不满,但许光达耐心劝解,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。此后,许光达将军依旧埋头工作,致力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买股票可以杠杆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