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再次燃起战火。10月9日,巴基斯坦空军对阿富汗东部发动空袭,目标直指恐怖组织TTP的头目。然而,这次行动非但未能斩首目标,反而炸死了不少平民,激怒了塔利班政权。三天后,塔利班武装反扑,沿争议边境线杜兰德线猛烈还击,双方你来我往的交火已造成上百人伤亡。
空袭引发的蝴蝶效应
这场冲突的导火索,是巴基斯坦对TTP组织的“精准打击”。TTP长期以阿富汗为据点,频繁越境袭击巴军,仅今年就杀害了十余名巴军高级军官。但巴基斯坦的越境空袭显然踩了塔利班的红线——塔利班强硬谴责巴方“侵犯主权”,并立即组织反击。
巴方的强硬态度背后另有隐情:TTP背后有印度暗中支持,而塔利班近期却与印度打得火热。10月10日,阿富汗外长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与印方达成协议,宣布全面恢复外交关系,甚至要将印度驻阿机构升格为大使馆。这被巴方视为“捅向后背的刀”——毕竟塔利班政权是巴方过去三十年倾力扶持的“亲儿子”。
“远交近攻”还是搬起石头砸脚?
塔利班为何要背弃巴基斯坦投向印度?深层原因令人唏嘘。首先,塔利班想摆脱巴方长期的政治控制。过去几十年,巴基斯坦通过经济援助、武器支持甚至训练基地,深度影响阿富汗局势。如今塔利班掌权后,急于减少对巴依赖,甚至想借印度之力重划争议边境线,收复被英国殖民时期割走的普什图族聚居区。
但印度真能成为可靠盟友吗?巴基斯坦显然不这么认为。两国从独立至今打了五次战争,克什米尔争端更是积怨难消。若阿印结盟,相当于在巴基斯坦南北两侧形成夹击之势,这对巴方是战略噩梦。更讽刺的是,塔利班此举可能适得其反——巴基斯坦在军事和地缘上仍有压倒性优势,这次冲突中巴方已宣称占领19个阿方边境哨所。
国际社会的沉默与阿富汗的困境
面对冲突升级,国际反应耐人寻味。美国虽撤离阿富汗,但特朗普政府仍对巴基斯坦示好;中俄印等国则呼吁停火,但未对巴方越境行动明确谴责。这或许与阿富汗的特殊地位有关——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关键节点,中俄等国已多次表态支持其独立发展,但塔利班的“选边站”策略却让局势更加复杂。
分析人士指出,阿富汗如今处境尴尬:它既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制衡巴基斯坦,又不敢彻底得罪中俄等大国。更关键的是,塔利班若沉迷于地缘博弈,恐怕会错失重建国家的最佳时机。正如历史教训所示,玩弄“远交近攻”的小国,最终往往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。
边境硝烟未散,但阿富汗的未来,或许正取决于它能否放下历史执念,找到一条不依赖任何大国的生存之路。
买股票可以杠杆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