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续高温的天气下,多地医院痛风患者激增,甚至出现猝死病例,让不少医生直摇头。
原本被认为是“富贵病”的痛风,如今却成了夏季健康的隐形杀手。
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痛风的风险,也低估了高尿酸对全身健康的影响。尤其在炎热的夏天,风湿免疫科的门诊里,脚肿、关节红肿的患者一波接一波,甚至连夜打着冰袋来挂急诊的也不在少数。
图片
医生们最担心的,不是发作时的疼,而是那些表面无症状却悄悄升高的尿酸值。
高尿酸并不是“等发作了再管”的问题。它像一颗埋在体内的“定时炸弹”,一旦诱因触发,不仅仅是疼痛那么简单。肾、心、血管系统,都可能被牵连。
有位50多岁的男士,平时身体素质不错,喜欢下棋、喝酒、吃海鲜。6月中旬的一天,气温飙升,他突然剧烈腹痛、全身无力,被送到医院时已出现肾功能衰竭。
图片
医生查出他尿酸超过600,合并肾损害,病情发展非常快。可惜送医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,终究没能救回来。
类似的案例,不止一个。很多人以为痛风只是脚痛,其实真正致命的是背后的系统性损伤。而夏天正是高尿酸患者最容易“失控”的季节。
为什么偏偏在夏天,痛风发作人数激增?除了饮食之外,脱水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因素。高温出汗后,体内水分大量流失,尿液浓缩,尿酸自然升高。再加上冰啤酒、小龙虾、烧烤,诱因全凑齐了,发作几率直线上升。
图片
很多人还存在一个误区,觉得尿酸高没关系,只要不痛就算“没事”。但尿酸盐结晶早已悄悄沉积在关节或肾脏中,等到疼痛来了,那已经是“火山爆发”之后的结果。
更棘手的是,痛风的“前兆期”很容易被忽略。有些人只是觉得脚背有点酸、膝盖有点胀,一觉醒来就红肿发热,连鞋都穿不上。还有些人,以为是扭伤,结果却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。
图片
在临床上,医生经常劝患者,不要等痛了才管尿酸。因为真正的问题,是血液里那一串串看不见的尿酸分子,它们正在悄悄影响着身体的代谢、循环和排泄系统。
夏天,想要避免痛风“找上门”,尤其是尿酸偏高的人,真的要比别人多留一个心眼。
医生们常说一句话——不是怕尿酸高,是怕高了还不当回事。
很多老人家平时爱喝汤、喝啤酒,觉得这样“补身子”,其实不少高嘌呤食物正藏在这些“滋补”里。动物内脏、浓肉汤、海鲜,都是嘌呤含量高的食物。夏天一热,吃得多、喝得多,身体“火”就上来了。
图片
再说一个常被忽略的细节:很多人夏天爱喝冷饮、冰水,结果导致胃肠蠕动减慢,尿酸排泄变差。医生们提醒,温水才是最好的“排毒剂”。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,才是预防痛风的根本。
除了饮食,作息紊乱也是高尿酸的推手。熬夜、压力大、睡眠差,都会影响肾脏代谢功能,尿酸在体内更容易积聚。尤其是一些夜班族、司机、建筑工人,在高温下劳作,身体负担更重,尿酸水平常常居高不下。
图片
不少人觉得“多运动可以排毒”,便在高温下跑步、打球。医生提醒,剧烈运动会导致乳酸升高,阻碍尿酸排出,反而可能诱发痛风发作。夏季运动应选择清晨或傍晚,注意强度和补水。
说到底,尿酸高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忽视它的存在,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里,稍不注意,就可能引爆全身的代谢“炸弹”。
医生建议,夏季如果已经确诊高尿酸或痛风,务必控制饮食、规律作息、适量运动,并定期检测尿酸水平。
图片
很多人一听到“控制饮食”就抵触,其实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能吃,而是要避开高嘌呤的食物,多选择豆制品、乳制品、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饮食,反而更健康。
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:不要擅自停药。部分人一吃药尿酸降了,就以为“好了”,结果一停药复发更快,甚至比之前更严重。医生反复强调,高尿酸症是一种慢性代谢异常,需要长期管理,而不是“治好了就完事了”。
高温天特别要注意水分补充,建议每天饮水量维持在1500~2000ml,分多次慢慢喝,不要一口闷。水喝对了,尿酸才能排得出去,肾脏也更轻松。
图片
同时,穿鞋也要讲究。夏天不少人喜欢穿凉拖、光脚走路,但这对足部关节不利,容易受凉或受力不均,诱发痛风发作。选择透气、合脚的鞋子,保护好脚部,也是预防之道。
不少中老年人还有一个误区:以为只有男性才容易得痛风。女性绝经后,由于雌激素下降,尿酸代谢变慢,痛风风险也会上升。女性朋友也要引起足够重视。
痛风远不止疼痛那么简单,它背后的代谢异常,可能牵动整个身体的健康系统。尤其在炎热的夏季,稍有疏忽,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买股票可以杠杆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