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的上海滩,风里已经有了秋天的味道,可要说比这风还凉的,恐怕是上港球迷的心。
最近那几场中超,踢得那叫一个憋屈,尤其是在主场被成都蓉城闷平,全场九十分钟,感觉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,使不上劲儿。
我当时就琢磨,这进攻线到底是缺了点啥?
是缺个神仙球,还是缺个能把对方后卫当麻花拧的狠角色?
正当大伙儿都觉得这赛季的冠军悬了,穆斯卡特教练的战术板快被盘出包浆的时候,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名字,突然就从亚冠名单里蹦了出来——古斯塔沃。
嘿,这事儿就有意思了。
赛季初,为了给新来的西班牙技术流中场梅伦多腾位置,俱乐部大笔一挥,把上赛季夺双冠的大功臣古斯塔沃从中超名单里给撤了。
当时这操作,说实话,我没看懂。
就像你家里明明有把削铁如泥的开山斧,你却非要把它锁进仓库,然后拿了把瑞士军刀去砍柴。
梅伦多技术好不好?
好,细腻,会传球。
但问题是,咱们有时候需要的不是绣花,是直接破门啊!
古斯塔沃是谁?
这哥们儿上赛季但凡上港打不开局面,就是那个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。
你甭管什么战术穿插,把球往禁区里吊就完事儿了,他那1米89的大个子,往那一站就是个塔,头球一砸一个准。
我到现在都记得足协杯决赛,最后那几分钟,就是他跟个战神一样在对方禁区里搅和,硬生生顶进去一个,那场面,简直是暴力美学。
他不是那种能给你玩儿出花儿来的前锋,但他就是能进球,就是这么不讲理。
结果呢?
一个赛季不到,功臣就成了“弃子”。
这就是职业足球,残酷得像个后妈,昨天你还是心头肉,今天就可能被扔到角落里吃灰。
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,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。
这句话搁古斯TA沃身上,简直是量身定做。
现在,亚冠赛场成了他唯一能喘口气的地方。
中超的大门对他关上了,但亚洲赛场这扇窗户还开着。
这对于穆斯卡特来说,不啻于天降神兵。
最近的比赛,上港的进攻便秘成啥样了?
缺的就是古斯塔沃这种能在前场站住脚,能当支点,能吸引火力的角色。
他一回来,整个前场的战术立刻就立体了,奥斯卡他们传球也有了明确的目标,而不是像现在这样,传来传去最后只能来一脚不知所云的远射。
当然了,这事儿不能光看好的一面。
咱也得琢磨琢磨,古斯塔沃心里是怎么想的。
他跟俱乐部的合同年底就到期了,这次亚冠,说白了就是他最后的机会,一场为自己饭碗而战的“面试”。
踢好了,新合同奉上,继续当英雄;踢砸了,年底卷铺盖走人,江湖再见。
这压力,比踢个联赛大多了。
每一脚射门,每一次争顶,都关系到他明年还能不能在上海吃上小笼包。
这情景让我想起了当年恒大的保利尼奥,也是在球队最需要的时候,他总能站出来。
但保利尼奥是众星捧月的核心,而古斯塔沃更像是一个被从冷宫里请出来的“救火队员”,带着一点悲壮的色彩。
他需要证明的,不仅仅是自己的能力,更是俱乐部当初那个决定的对错。
所以你看,足球这玩意儿,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儿。
它不光是二十二个人在场上跑,背后全是人情世故、商业算计和命运的跌宕起伏。
古斯塔沃这次回归,对穆斯卡特来说是一次战术上的“纠错”,对俱乐部管理层来说是一次无奈的“打脸”,而对球员本人,则是一场不能输的赌局。
K联赛金靴的荣耀还在昨天,今天就要在中超的板凳席和亚冠的赛场之间来回切换,这落差,换谁都得掂量掂量。
他在全北现代那会儿,进球跟喝水一样简单,怎么到了中超,就得经历这么一出“变形记”?
这里面的水,可深着呢。
现在,球又踢回到了古斯塔沃脚下。
亚冠赛场,灯光已经打亮,就看他这出王者归来的戏,能不能唱得响亮了。
是昙花一现,还是宝刀不老?
我这瓜子花生已经备好了。
你们觉得,这把“开山斧”,还能劈开对手的大门吗?
评论区聊聊呗。
买股票可以杠杆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